新闻资讯

义务教育应该向“公平而有质量”这个方向迈进

发布时间:

2019-07-16


7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介绍《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须知,以往所谓改变人生的高等教育在很多时候吸引了众多社会“镁光灯”,而义务教育方面则主要是注重地方的入学率,对义务教育的质量并无太多提及。

这份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回应了民众的许多期盼。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来说,亦是如此,普通民众迫切希望教育从“有学上”(2018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提升到“上好学”,教育教学改革亟需深化,义务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份纲领性文件可以看作是对义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回应与指引。

此次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即以人为主;并且,“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不是新近提出的,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原则,不过,德智体美劳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以其中的智育为例,意见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这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与求知欲的智育,契合了现代教育体系对于教育本质的定义,即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应该是唤醒与启迪;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与我国正在推动落实的创新驱动战略相符合,创新型人才一定不是灌输型课堂所能培育出来的。同时,意见也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赋予了义务教育全新的生命力,对于“行”的强调,弥补了以前单纯生本教育对于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只有真正重视对人的教育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课堂、填鸭式教育、刷题式应考以及屡禁不止的各种辅导班。

在明确了“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之后,意见还强调教学端的改进,首先,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以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承担了最大的任务与责任,人们通常以校风、教学质量、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来评价一个学校,这也是一些城市里家长择校的主要考量指标;近年来,随着教育多元化以及一些教育研究专家们理论的发展与传播,一些家长开始逐渐重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家校合作是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的做法;但是,这种情况有时又发展到了一种过犹不及的状态,加之小升初以及中考的各种压力,导致了社会上反响很强烈的所谓“家长作业”现象,即给家长布置作业,根据相关报道,民调发现75%的网友都觉得“家长作业”负担很重。郑富芝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关于给家长布置作业的问题,一定要坚决治理。意见也为此指明了方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需要合理化,而并不是任何一方的置之不理或是过犹不及。

此次意见主要重在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方面,无论是从“五育”,还是从课堂教学、对教师队伍的扶持与规范等方面都做出了很明确的部署,令人期待。但同时,义务教育的一条重要底线应该是公平。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3月回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现在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一个考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二个考题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这是一个众口一词的需求,刚性的需求。坦率地说,确实如此,为了加强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明确了教育基本理念与原则之后,仍需要从制度着手,实实在在地为民众提供优质而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应该保证最基本的公平,这应该是政府向社会供给的最基本的教育公共品,政府应该尽快推动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一座城市不同区域之内的教育资源均等化应该不断被推进,这是减少各种择校与密考等升学压力的釜底抽薪之策,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是未来方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如何更新,教育资源如何投入,入学政策如何变化,整体的义务教育都应该自觉以“公平而有质量”为标准,围绕着这两个标准进行制度设计。

内容转载自21世纪网